德泓观察 | 从4月30日政治局会议,看下半年基建政策红利析
4月份政治局会议,由于是年初最重要,也是全年承前启后的关键会议,历来备受关注。按照惯例,每年4月份的政治局会议会对开年以来的经济工作情况会做出研判,并据此会对下半年的经济工作政策做出调整或者延续的相关部署。
4月份政治局会议历史回顾
2021年4月30日政治局会议在肯定一季度“经济恢复取得明显成效”的成绩后,明确接下来工作要“用好压力较小的窗口期,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随后,房地产、教培等行业迎来了了深度的调整。
2022年4月29日政治局会议明确了当前“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面临新的挑战”,强调接下来工作要“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随后,政策性金融为支持基建建设,打出组合拳,积极为专项债资本金搭桥,全年额度达到了7000亿元以上。
2023年4月28日政治局会议虽然肯定“三重压力得到缓解、经济增长好于预期”,但也意识到“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仍然不足”。会议由此重点提出了三大工程建设,其后21个超大特大城市开始大力推进的城中村改造工作,与三大工程建设相关的配套支持政策也得到不断完善。
今年4月30日政治局会议对2024年开年工作如何评价,关于基建投资领域,又透漏出哪些重要信息呢?本文梳理如下:
乘势而上,避免前紧后松
本次会议整体基调乐观,全文多次出现经济回升向好的表述,而且之前会议曾提到的“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国际循环存在干扰”等表述,在本次会议里也做了删除。这也表明,上述这些问题,在近期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观,不再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堵点。
但是经济发展不是进化论的直线上升,而往往是“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为了避免“开门红”之后,出现政策后继乏力,习惯性转弱的情况,本次会议首次提出了要“乘势而上”,不要“前紧后松”的全新的提法。据此,下半年,我们预计宏观政策还将会保持一定的力度和节奏,继续巩固和增强当前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另一方面政策的持续发力也将会为7月即将召开的三中全会营造良好的氛围。
及早发行并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进度
与财政政策发力相关的表述是,会议提出要“及早发行并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进度”,从表述上看,超长期国债的发行具有一定紧迫性,配合着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重大政策,预计二季度会是政策红利集中释放的重要窗口期。今年专项债一季度发行较慢,截止到4月底,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仅为7224亿元,只占全年发行规模18.5%,与全年同比减少了1亿元以上。那么按照持续发力的要求,随后,专项债发行的进度将会明显加快。根据目前已有33个发行主体披露的数据,二季度预计专项债发行额度会达到1.6亿元左右,而本周(05.06-05.12)专项债券发行额度就预计达到1341亿元,超出了整个4月883亿元的发行规模。
真正压降债务、又能稳定发展
自去年提出一揽子化债政策以来,当前化债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地方上,债务无序扩张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但这并不意味着化债工作已经告一段落,未来会有所放松。本次会议进一步明确,接下来要化债工作要做到“真正压降债务”,即化债工作不仅不会有实质性放松,还会深入发展,各地在做好防范隐债工作的同时,还要统筹好化债和地方发展二者的关系。对地方经济发展而言,不能出现因噎废食,为了应付化债,而消极投资的情况。化债的工作不会一蹴而就,其最终的解决路径,还是要通过做大经济规模,最终实现消化存量债务的目标。所以各地可以由省级政府统筹债务化解,建立“高水平安全、高质量发展”的债务管理机制。
优增量、化存量,并不意味着要淡化三大工程
会议对房地产的表述,强调了未来两个发展方向,一个是优增量,一个是去存量,通篇由于没有提到三大工程,而被不少小作文解读成政策的转向,未来将要淡化“三大工程”。但是城中村改造和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工作,本身就是满足会议要求的“人民群众对优质住房的新期待”的重要举措,初到城市的大学毕业生和新市民,也需要通过保障性住房等措施,才能实现留得下、住的安的愿望,而城中村的居民也同样迫切需要改善周边教育、医疗等配套资源,从而提升生活品质。但是三大工程推进,由于涉及土地征拆,面临落地周期长,资金需求大的困难,如果完全通过新建来实现三大工程的目标,目前还存在诸多不确定性。自4月初郑州率先国家队下场买房后,当前,全国已有超过40多个城市表态支持住房“以旧换新”政策,那么未来在消化存量的指导方针下,不排除会建立全国性的平台公司负责存量房的收购,通过“以旧换新”的方式帮助房地产去库存,加快市场的流通。但是“以旧换新”等政策的落地其实与三大工程推进并不相悖,城投公司收购的存量住房未来也会升级改造成保障性住房或者平急两用的用房。比如温州就推出了“平急两用”保障性租赁住房模式,将一些公益性资产进行水电气等升级改造后,转化为保障性租赁住房,不仅能出租给新市民,还增加了城投公司的现金流。
不过,三大工程推进的核心堵点还是在化债背景下,如何打通资金来源渠道:目前三大工程的资金来源主要来自四个方面:1、2023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关于开展租赁住房贷款支持计划试点有关事宜的通知》,计划向重庆、郑州、青岛等8个试点城市发放一笔额度1000亿元的贷款,这笔贷款的用途就是通过批量收购闲置存量房来盘活市场、而且这笔钱只付息、不还本,可以看作是一笔永续债,截至今年3月末,已有20亿元落地;2、2024年1月,央行、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金融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的意见》,推出住房租赁团体购房贷款,用于支持一般企事业单位或住房租赁企业购买存量住房用作租赁住房,期限最长不超过30年,贷款额度不超过评估价值80%。3、专项债、专项借款:就专项债支持力度而言,目前保障性住房已被纳入专项债券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未来专项债+政策性银行的组合拳支持方式,会进一步发挥对三大工程落地的撬动作用。此外,今年一月份以来,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已在多地实现放款,以郑州为例,郑州已经有58个项目,获得了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额度的支持,2024年郑州市拟发放的专项借款额度是508亿元。专项借款的特殊之处,在于借款不仅是统借统还,而且还可以用作项目土地征收、补偿安置,可以有效解决项目前期资金需求难题。4、PSL资金:去年12月央行PSL资金重启。用于支持三大工程的5000亿元抵押补充贷款(PSL)额度目前已发放完毕。
耐心资本与特许经营项目的结合
本次会议提到“要积极发展风险投资,壮大耐心资本。”所谓耐心资本,基本要具有四个特点:
第一:核心是长期投资,注重长期收益而非短期波动。第二: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为耐心资本的发展提供如税收优惠、贷款支持和保障等相关政策。第三:扩大投资渠道,通过发展私募股权、风险投资等投资渠道,为项目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第四: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而这四点与我们政府和社会合作项目有天然契合的地方,根据《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2024第17号令)要求,特许经营项目的期限将延长至“原则上不超过40年”,而且在符合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要求的前提下,政府会对特许经营项目给予相关政策的支持。未来特许经营项目在提高项目收益的同时,也要求投资人降低项目年度回报率要求。未来特许经营项目可以积极寻求与耐心资本的合作,比如可以按照市场化方式成立私募基金,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发行企业债券、项目收益债券、公司债券,也可以鼓励保险资金通过债权、股权、资产证券化产品等多种耐心资本方式为特许经营项目提供多元化资金支持。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德泓咨询”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德泓咨询平台所有。如需转载开白,请在相应文章下方留言并附上转载方的公众号ID,转载时需在文章开头注明正确的来源和作者。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