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钩陈|从高启强的一生看基建融资管理发展的二十年
热播剧《狂飙》一经播出,便引得街头巷尾、争相议论,尤其是让《孙子兵法》都开始脱销的剧中反派高启强更是让人爱恨交织。狂飙的成功一方面来自于电视剧主创团队的长期艺术积淀,致敬《无间道》、《教父》等国、内外优秀警匪片、黑帮片的场景俯拾皆是。
同时更重要的是电视剧里对生活细节的打磨和高度还原,二十年的时间跨度,使得我们每一个生活在洪流浮沉的普通人都能找到自己身边的影子,而作为工程人,笔者更是可以从《狂飙》中窥探出过往二十年的我国基建投融资的发展脉络。
2000年
2000年前后,全球,尤其是亚洲刚刚经历了一场影响力深远的亚洲金融危机。对我们国家而言,当时由于产能过剩、产业升级的原因,国企改革已经到了迫不容缓的局面,许多产业工人都经历了一场人生至暗时刻的“下岗潮”,当时大街小巷想起的刘欢“心若在、梦就在,大不了只是重头再来”的磁性歌声,正是许多下岗工人的写照。而在菜市场卖鱼的高启强和从小一起长大的龙兄虎弟,大概率也就是这场经济转型中,自谋出路的下岗工人。
那么当时对于我们国家,究竟是采用了什么办法,走出了经济困境,重新走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呢?
2000年前后,我们国家可以说是是第一次通过大规模基建投资的方式成功实现了托底经济发展,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当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互相配合,首先是增发长期国债1000亿元,同时配套1000亿元银行贷款,投放到以交通、农发水利、电网等为主的基础建设。当时的这1000亿元国债,核心就是绝不考虑一般性工业项目,只能用于基建,同时资产管理公司向对口商业银行发放专项金融债。一系列财政和货币政策组合拳,使我们迅速摆脱了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并且甩掉了之前积累的传统计划经济沉重的负担,使得基建建设迅速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2006年
2006年,对高启强而言,是人生转型的重要时期,在亲情、爱情,乃至与安欣友情的抉择与徘徊中,在竞争对手反复博弈、较量下,他终于无法再回头,而踏上了那条最终的不归路。也就在他2006年风光无限的时候,他还不知道,一年之后,一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正在无声酝酿中。
而2008年的这场金融危机,对我们国家成为“基建强国”更是成为了一剂强力的催化剂!4万亿强力资金刺激直接催生了各地平台公司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在各家金融机构高调支持基建建设的背景下,各地政府组建的平台公司高歌猛进,因为各地的财政收入还不能满足基建建设的需要,为了让平台公司发挥更好的投融资平台的作用,满足基建建设的发展缺口,各地政府纷纷将优质资产注入到平台公司里面。对于城投公司融资的方式除了银行贷款,及非标融资之外,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债券融资,也就是后来成为了一种信仰的“城投债”。城投债在2008年之后迎来了跨越式的发展,从2010到2014年,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发行城投的债市场主体,从最初的180家增长,迅速增长到1048家,增加率达到了令人咂舌的5倍。城投债发行金额也在2014年达到经人的1.19万亿元。要知道2010年的城投债金额还仅仅只有0.19亿元。
正如这世间所有东西,都已经标好了价格,这狂飙突进的债务增长背后却是暗潮涌动的隐性债务,资金使用缺乏规划等等诸多问题,所有问题的解决就要等到2020年之后。
2021年
该来的终归还是要来,2021年,看似整个京海上上下下,都尽在高启强掌握的时候,一切却突然变了。
而对于基建融资领域震动颇大的“永煤违约”事件,也恰是发生在2020年11月份。之前的由于地方债大量发行,引发的对于隐性债务等担忧,由于“永煤违约”事件,再次浮出水面,至此由于土地财政的不可持续,房地产全线低迷,我们的发展模式逐步告别了过往野蛮增长的粗放增长方式。国家不断强调积极稳妥化解地方债务,坚持中央不救助原则,支持各地采用PPP等方式妥善化解存量债务问题。同时对各地发行的专项债券额度也采用穿透性原则严格监管。随着银保监会15号文的出台,国家进一步加大金融风险防范力度,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政府性融资功能已经逐渐消失,加快市场化转型已迫在眉睫,而在这一系列监管的组合拳之下,基建融资的发展也逐渐迎来了风清气正的新的经济生态,为努力开创新时期的高质量发展局面奠定了最后的基础。京海的天变得更蓝了,未来的基建融资也必将会在政策监管下,更上层楼!
编辑:吕彤彤
审核:胡 斌
联系电话:0371-6198 1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