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项目调研 | 焦作市修武县大南坡村乡村美学振兴
为全面深入了解大南坡村“美学振兴”发展经验和成功做法,更好指导公司乡村振兴业务的开展,8月10日,乡村振兴课题组在德泓工程咨询研究院副院长吴琼的带领下前往大南坡村进行实地调研,并与大南坡项目负责人进行了深入座谈交流。
大南坡村是近年来河南省涌现出的乡村振兴现象级案例。这个2019年年底才实现脱贫摘帽的太行山脚下小山村,2021年即成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相继被央视《焦点访谈》、新华社深度报道,成为全国乡村美学振兴的典型代表。
一、大南坡村概况
大南坡村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西村乡东北部浅山区,由4个自然村西小庄、东小庄、南坡老村、南坡新村组成,项目位于南坡老村;村庄总面积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95.6亩,林地116亩,共有245户960人;村庄交通和区位优势明显,联系焦作市区和云台山的006县道穿村而过,距焦作市区以及5A景区云台山均在20分钟车程以内,距省会郑州1.5小时车程。
二、发展历程
兴盛阶段: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周边拥有丰富的煤矿资源,大南坡村因煤而兴,村民或者开煤矿,或者在周围的煤矿上班,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户户都有电视机,家家都是万元户。得益于这一时期村庄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村里修建了大队部、大礼堂(影剧院)和中学(修武第三中学),组建了南坡怀梆剧团,成为临近几个村中名副其实的“公共文化中心”和“教育中心”,村庄辉煌兴盛一时。
衰落阶段: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由于煤矿事故频发以及煤炭资源枯竭,政府关停小煤窑,大南坡村失去了主要经济来源,而传统农业又受制于山区灌溉成本高、收益不稳定等因素,村里的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大南坡逐渐走向没落。老大队部逐渐闲置,中学西迁,剧团解散,礼堂荒废。至2014年,大南坡村被评定为省级深度贫困村,全村245户中有贫困户103户,贫困人口341人,全村人均年收入只有3000元。
脱贫阶段:2016年以来,在国家脱贫攻坚政策带动下,大南坡村新修了硬化道路,新建了蓄水池,新打了机井,基础设施和生活保障短板得以弥补。此外,扶贫工作队积极为村内贫困劳动力开展劳动技能培训,通过发展养殖、电商、乡村旅游等项目提高村民收入。2019年年底,大南坡村顺利实现脱贫摘帽。
美学振兴阶段:2019年,修武县确立以美学带动乡村振兴的工作理念,邀请海内外优秀设计师和艺术家对村庄资源进行活化利用,大南坡村被选为试点。2020年5月,项目一期工程开工;2020年9月,修武县在大南坡村举办了全国性的乡村复兴论坛·修武峰会;2020年10月,第一届“南坡秋兴2020”活动举行,众多知名艺术家、摄影师、建筑师、音乐人集聚于此,大南坡村名声鹊起;2021年9月,大南坡村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021年10月,第二届“南坡秋兴2021:共振村声”举行,活动不仅汇集了全国各地的乡村建设艺术家,还邀请五条人、小河、张晓舟等知名音乐团体和艺术家,大南坡村成功出圈,名声大噪,成为区域乡村旅游目的地和乡村振兴美学路径的典型样板。
三、项目理念
“1355”理念:2019年,修武县正式提出“1355”乡村振兴美学路径工作理念。“1”即以党建为引领;“3”即高层次人才团队引进、群众动员、多元投入三项基本手段;“5”即乡村文化的美学设计和价值变现的5条基本途径,分别为乡村自然风貌、乡村建筑、乡村民俗、乡村产业和乡村生产生活方式;最后一个“5”为5个愿景目标,即留住乡愁、传承文脉、调动原住民的积极性、全民美育和投入产出的相对平衡。
大南坡计划:2020年,大南坡计划对村大队部闲置的公共建筑群进行更新,通过塑造契合在地精神的展览、文化教育与活动空间,探求美学在地方实践中的地位与作用,重视美学对于提升社会治理体系的意义,使其服务地方,适应地方,从而构建一个兼具东方智性与开放视野的美学体系。
缓慢生长,涓涓细流:乡村振兴不是“政府投钱建得很漂亮就行了”,不可能一蹴而就,大南坡放弃以往乡村振兴大拆大建的模式,坚持以美学经济为引领、文化复兴为根基,激活当地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对村原大队部闲置的公共建筑群进行改造升级,将山村风貌、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资源延伸发展为乡村民宿、乡野美食、文化创意等核心产品,为大南坡村注入新的生机。
四、规划设计
大南坡计划由策展人左靖担任文化总顾问和总策划,并引入国内外颇具影响力的场域建筑、 安哲建筑、金雷建筑工作室和张唐景观参与了整体建筑改造和景观设计。
大南坡一期改造主要围绕老大队部建筑群进行,建筑改造充分尊重原有建筑风貌和布局,并植入相应的文化内容。大南坡村原大队部旧址兴建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形成下沉院、主院和高台院3个院落,并保留了一系列具有标志性年代特征的公共建筑。大南坡艺术中心选址于原大队部的主院部分,主要由正房和粮库两个空间组成。正房为砖木结构建筑,正立面和门窗采用拱券形式,粮库亦为砖结构建筑。
村庄景观由张唐景观进行设计,按照“不修饰、不掩盖,新与旧对比,让时间在空间里沉淀”的乡村美学理念,主要分为现状改善和内容置入两步计划。
五、建设运营
(一)主要建设内容
2020年5月,大南坡一期工程开工,主要建设内容有:大南坡艺术中心,由原大队部主院部分改造而成,总面积400平方米;方所乡村文化书店,由原大队部下沉院落改造而成,总面积245平方米;社区营造中心,由原大队部办公建筑改造而成,总面积366平方米;碧山工销社,由原工销社改造而成,总面积160平方米,一期项目共历时五个月,并于2020年10月建设完成;项目二期主要包括老村小馆、本地食馆、6套山居民宿主体工程和部分景观节点工程,并于2021年6月建设完成。
(二)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总投资4000多万元,资金来源为政策资金、社会资本和企业自筹。
六、村庄带动
(一)直接带动
目前项目直接带动村民就业30-40人,以留守妇女为主,经培训后上岗,月收入2000元左右;村民自主经营民宿9间,餐饮两家,还吸引年轻人返乡利用短视频创业;碧山工销社为村民开设农产品和手工艺品专区,售卖收入直接返还村民,每月销售收入几百到上千元不等。
此外,左靖工作室、场域建筑、庇护所以及一些影视工作室陆续在村里设立办公室,为村庄注入了“新村民”,为村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间接带动大南坡乡村美学对村庄的带动更多体现在文化和教育意义上。从2019年至今,大南坡村村民都经历和见证了村庄发生的变化,亲身参与了村庄建设,这本身就是一次难得的学习和历练,大南坡村民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心灵和精神上的涤荡和成长。其次,村庄环境和空间品质的提升无形中对村民形成一种美学熏陶,对于提高村民素质、陶冶情操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村庄出名后,每天都有外地甚至国外游客前去参观旅游,扩大了村民和外界的沟通交流,促进了互相学习,提升了村庄活力。
最为重要的,对于村庄的青少年和儿童,大南坡计划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极为优质的学习成长平台。每年一届的南坡秋兴活动,让孩子们近距离接触到国内外顶尖的各类学者和艺术家,并产生互动和指导;方所书店为当地孩子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学习和游玩场地;大南坡计划还联合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广州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等公益组织,长期为村庄小学提供艺术、文学、公益活动等方面的资源链接,这对于大南坡村的美育至关重要,对孩子们的影响不可限量。这可能才是大南坡项目的最大意义所在。
七、未来发展
产业发展:在坚持“文化、艺术、设计、教育和农业”五大发展方向的前提下,巩固做好文旅深度融合,同时通过调整种植结构(中药材)、优化传统养殖方式,带动更广大的群众实现增收致富,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项目建设:目前老的大礼堂正在改造,计划改造为美学中心。社会发展:根据设想,未来大南坡将形成三分之一原住民、三分之一项目运营团队、三分之一新村民的新社会结构。村庄将更加富有活力和可持续。
八、成功经验
(一)科学分工保障高水平推进
整个项目责任划分为县级指挥部、乡党委政府和村两委、文旅公司、顾问团队等四个方面,各方面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其中县级指挥部牵头项目整体统筹和组织领导,站位县级层面整合力量解决问题;乡党委政府和村两委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协助做好在地协调、群众发动、资金整合等地方事务;文旅公司作为项目建设第一责任单位,负责牵头抓总、中枢协调,全面负责项目建设和运营的相关工作;顾问团队作为项目品质第一责任人,负责项目规划、内容策划、资源导入和品质把控等工作。通过以上机制,参与各方到位不越位、尽责不揽责,实现了高效整合下的科学分工,确保了大南坡项目的高质量推进。
(二)高水平的设计策划团队
大南坡项目如今所呈现出来的内容和品质,都出自全球顶尖设计师团队。前后有策展人左靖、方所文化毛继鸿、场域建筑梁井宇、张唐景观唐子颖、隐居乡里陈长春、安哲建筑王求安、乡村社区营造陈奇、木刻艺术家刘庆元等众多设计师和艺术家亲自参与大南坡的策划和设计。
(三)务实高效的地方对接团队
领导与专家直接与村民对接、或者直接由村集体主导建设运营必然面临众多沟通不畅和效率低下的问题。此时,以修武文旅投为主的地方建设运营团队在上层领导、外部专家与村民之间发挥了重要的承接纽带作用。他们能够领会领导和专家的思想和意图,又能够团结带领村民,从而做到统一思想,上下一心,极大地提高了项目推进效率。
作者:德泓工程咨询研究院 袁希阳
编辑:吕彤彤
审核:胡 斌
联系电话:0371-8655 3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