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课题 (十一)| 新乡平原示范区调研考察
乡村这一概念是相对于城镇而来,一般指生活以农业为主,居住较分散的地方,对乡村振兴这一概念进行分析,城镇与乡村的关系是不能忽略的,马克思哲学认为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城乡关系必然是一个从“一体”到“分离”再到“联系”并最终融合的过程(Census Figures, 1990:31)。我国改革开放后的城乡关系表现为地理与生产生活上的分立,但利益上却不分离,表现为长期二元经济条件下,乡村对城市的隐性补助以及资源的单向流失,这也是我国乡村发展速度严重落后于城镇的重要原因之一,具体表现为:农村空心化、农业边缘化、农地荒芜化、农民老龄化。没有乡村落后就没有乡村振兴这一议题,因此乡村振兴战略是在我国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城乡二元结构矛盾日益凸显、城市和农村人口生活质量差距不断拉大的时代背景下所提出的。
3月23日,应新乡市平原示范区原武镇镇长之邀,工程咨询研究院副院长吴琼的带领乡村振兴研究所负责人刘校峰、成员张阳、潘盼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如何开展乡村建设更好的受益于农民”这一主题对原武镇进实地调研考察。首先,吴院长和乡村振兴研究院的成员结合做过的乡村振兴项目对原武镇的国土规划、土地现状,发展趋势及行业业态进行研究分析。
此次主题调研旨在聚焦各地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决胜脱贫攻坚、建设美丽乡村、沟域经济工作中的措施成效,从贫困户脱贫、扶贫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强镇、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入手,倾听民情民意,选取典型代表,挖掘鲜活事例,介绍宝贵经验。为更好为乡村振兴开个好局,人民感受国家红利,德泓人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在原武镇镇长的带领下,乡村振兴课题组逐步对原武镇的已有900多几年历史的玲珑塔,原武镇王高村473亩、13500株的石榴园,紧挨原阳服务区地理位置优越、基础设施初步显著、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的东娄村及著有“原阳大米”之乡的杨大寨等进行实地考察。
3月24日一大早,在新乡市平原示范区财政局领导陪同下,吴院长带领乡村振兴组踏上乡村振兴实地考察之路
第一站是新乡市平原示范区韩董庄镇的杨厂村杨厂村紧邻黄河大堤,全村共有 3000多口人,多年前,这里还是出了名的省级贫困村,近几年在精准扶贫和省委办公厅的驻村帮扶下,杨厂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示范点。
在街道中间,有一个名叫滩区四乱的小饭店,古色古香的装修风格,院内花草树木,黄色的油菜花绽放。给人一种古朴宁静的感觉。
叫这个名字的原因是过去村里出现了一个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的“四乱”局面,为了建立美丽乡村,村里采取行动,进行了清除四乱。“清四乱”使村容村貌大为改善,为了纪念治理成果,修建了这个名字非常奇特的酒馆——滩区四乱(乱煮、乱炸、乱炒、乱炖)。
杨厂村作为平原示范区乡村振兴示范村,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村支部将紧紧结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战略,从产业振兴、文化振兴两个方面入手,结合杨厂村特色,打造了“海棠依旧”特色民宿,上层是特色木屋,下层是打造的特色窑洞。在这里除了可以体验特色美食之外,还可以体验独特的滩区文化。
接着德泓咨询的乡村振兴组对里河沿村、双井村、孔庙村、著有“书画之乡”的草坡村进行逐步实地调研考察。
韩董庄镇村庄整体规模较大、村庄集中度较高,其中杨厂村的现状基础设施建设已有一定基础,并已植入了部分乡村休闲业态,已成为新区居民周末短途休闲、附近村民游乐的场所;里河沿村由村委领导带头已对村庄道路、雨水管网等部分基础设施进行了提升,并与富有实力的乡村文化旅游公司合作谋划了中原古韵龙嘉湾项目;张双井村依托紧邻黄河湿地、黄河滩地自然生态资源丰富,在满足黄河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下挖掘湿地景观、中小学研学、林果种植、果蔬采摘体验等资源潜力;草坡村耕读传家、文化积淀深厚,以本地山水画家乔枕石为代表的一批书画民家创作了丰富的书画作品……
3月30日上午在区乡村振兴办相关领导和乡村领导陪同下,德泓乡村振兴调研小组对桥北乡的盐店庄、葛韩庄、李涛庄、破车庄等村庄进行了实地调研。区乡村振兴办和乡领导首先介绍了桥北乡的基本概况和发展思路,调研小组有针对性地提供了发展建议。桥北乡重点打造乡村振兴旅游、沿黄生态廊道两条旅游线路,将乡域内各村庄串联起来,联动发展:盐店庄盐商文化深厚,幸福渠源远流长,依托万亩桃园的桃花节已初具规模和较大影响力,今年已举办第五届,重点打造“一甜一咸”旅游产品(桃和盐);葛韩庄、季庄等村依托千亩槐林,未来打造万亩槐林康养中心、健康养老实验区、黄河生态康养旅游样板区:葛韩庄大力发展林果采摘、餐饮娱乐和特色民宿等休闲旅游产品,小李涛庄依托当地林木资源,分批次、有计划建设“森林乡村”,显著改善村民居住环境,探索依托乡村森林旅游推动乡村振兴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