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泓咨询干货丨第十一期:乡村振兴课题 乡村产业兴旺类型解析一
一、乡村产业兴旺的核心地位与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将乡村振兴战略概括为20字方针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20字方针是一个有机整体,中央一号文件将这五个方面的内在关系表述为: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乡风文明是保障,治理有效是基础,生活富裕是根本。政策的这一定位体现在当前乡村振兴领域中的共识:即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第一任务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夯实农村的经济基础,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促进农业现代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最终实现持续促进农民增收、促进农民消费升级、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缩小城乡差异,实现城乡共同发展。这五个方面的关系可以进一步表述为:核心是产业兴旺。农村地区产业的不断发展为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资金支持;农村地区产业的发展会对基层治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农村产业的发展可以提高广大农村居民的收入;农村产业的发展则可以促进农民基本道德素质的提高。乡风文明的改善同样可以促进农村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乡村振兴这五个方面的关系如下图:
二、乡村产业导入与振兴类型
从产业业态上看,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已经不能就一产化农业来论产业,应按照“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的理念思路,打破各产业在利益链接中的藩篱,推动农村“农业+”模式融合的特点,实现一二三产业在乡村区域中的融合发展与一二三产业在企业(合作社)中的一体化存在。这意味着不仅要拓展农业本身的产业领域,农业内部产业重组融合,比如种植与养殖业相结合,而且要与工业、物流、电子商务、供应链金融、农险以及旅游餐饮养生养老等多种服务业结合起来,增加与丰富乡村产业的多元化业态,从融资渠道、产业经营、股权分配、土地利用等方面充分激发活力,提升农村经济综合协调的附加值。基于以上研究需要,德泓乡村振兴研究所经过近几年的调研情况选取部分乡村振兴可导入的复合产业类型进行了稍许定性分析。
类型一: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
2017年10月,首项专门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政策《关于促进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的指导意见》由农业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六部委联合印发,提出培育发展一批带农作用突出、综合竞争力强、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并制定了支持政策与保障措施;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提出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探索订单制和股份制等利益联结方式与农户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将小农户融入农业产业链,使其享受二三产业增值带来的收益。
何为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呢?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为加强农户与市场的链接机制,全国各地逐步探索并先后形成了“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租赁农场”等一系列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为的是不断完善和优化产业链,降低各经营主体之间的交易费用,并提高整个产业链的资源配置效率。但这些组织形式存在搭便车、契约不完善、侵害农民利益等各种问题,稳定性难以保证。十三五以来,随着乡村战略的提出与实践,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逐步表现为农业产业链中从事生产、加工和服务的各经营主体通过要素、产业和利益紧密链接,以品牌建设为市场需求导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新型农业经营组织,直接服务乡村振兴。
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产生机理从根本决定了其与以往类似“公司+租赁农场”等农业产业化组织的不同。外部市场环境的骤变催生了农产品由卖方市场向买房市场的转变,在基础农产品滞销背景下,打造农产品品牌效应,方能获得消费者认可,导致市场主体从获取追求数量的平均利润转向获取提升质量的垄断利润。农业产业链上一二三产业各经营主体只能一致对外,通过协调机制,将外部市场内部化,即将龙头企业与家庭农场、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合作社与家庭农场等之间的外部市场交易行为内化为同一主体内的交易,以节约交易成本。因此,农产品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的市场格局,催生了农业产业化组织制度的创新需求。联合体的产生,本质上是生产链相关联的市场主体在专业化分工和农业技术变革的基础上,为防范市场和自然风险,相互之间联结成为利益共同体的过程。例如,四川绿色荣州果蔬产业化联合体,其分工协作由企业专注大数据、“9S”等技术和销售、合作社专注凝聚社员“人气”提供服务、家庭农场专注标准化生产,并依据果蔬产业的特点和需求实行“五统一”标准化生产经营管理,着重建设冷链物流,打造“荣州”品牌,促使联合体经营的花椰菜和柑橘等产品销售价格相对市场均价可提升2元/kg左右且供不应求。
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一些市场行为较为典型,突出了自身多元产业融合,供应链延伸的属性。首先,联合体以产业上下游分工协作为前提,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农民合作社为纽带和家庭农场为基础,发挥各自优势,在相互博弈中实现利益最大化。联合体通过签订生产服务合同,以契约合作的方式,标明主体间的生产、服务和买卖关系,价格、生产要素、仓储流通和销售等问题,统一生产、统一管理,降低成本、扩大销量、降低风险。其次是消除信息资源投机与信息资源的互通。联合体以市场为导向,与成员共享稳定的收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农户由原来直接进行市场交易转化为与合作企业的交易,企业对市场需求、产品价格和产品上市周期等信息进行研判转化为生产决策,通过合作社将生产计划和生产标准下达给农户,农户按照统一标准在企业和合作社技术指导与服务下进行生产,在参与市场竞争时降低风险、减少交易成本并共享市场利润。例如河北鸡泽辣椒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开展的精准信息服务,企业对政府官网、微信公众号、微博和研究机构等多方信息供给渠道上产品价格变化、市场供求状况以及竞争对手信息等进行搜集处理,准确分析市场环境并与联合体成员实时共享,实现市场信号指导下的以需定产模式,同时与市场多类型企业建立业务关系,打通辣椒供销衔接问题。
第三是联合体内产业链延伸特性明显。联合体以专业分工为前提、利益联结为纽带对产业链进行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展,提升农业价值链,以科学养殖、田间管理、基地培育、冷链物流和电商平台等方式形成种养加、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的紧密融合,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例如安徽肥西老母鸡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通过向上游种苗公司、饲料企业和化肥企业等生产资料供应企业相对接,并向下游延伸与畜禽加工企业、物流公司、餐饮场所和连锁超市等对接实现自身产业链延伸,由合作社对农户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等的全方位服务,打造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模式。
第四,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内科学技术应用较为普遍。联合体内部经营主体联结紧密,政府与企业通过规模化大体量生产将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科技人才和先进技术引入联合体,落地人才引进政策。联合体成员共享核心技术,将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应用到农业基地建设中,发挥农业生产潜能,有效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业经济效益,提高联合体整体竞争能力。例如山东菱花集团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依托4万hm2现代农业种加销一体化示范项目,将集团自主研发的40多项高新技术运用在联合体新品种研发、有机化肥、改造嫁接传统产业和设备升级改造上,将产业延伸到“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山东菱花集团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利用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两大创新平台定期对基地农户予以耕种、栽培和施肥等相关技术培训与指导,带动9万多户农户增收、200户贫困户精准脱贫。
我国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发展始于安徽宿州,2011年安徽宿州成为全国24个农村改革试验区之一,并探索产生首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且得到了安徽省及宿州市委市政府的认可。2015年,安徽省在总结宿州经验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意见》,在全省开展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培育工作。此后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来,尤其是在2017年国家发布《关于促进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的指导意见》,正式提出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发展后,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开始在全国各地尤其是农业大省遍低开花,部分省市更是取得了较为出色的成果。但是,德泓乡村振兴研究所在实地调研中发现当前联合体中龙头企业存在实力弱、农村土地整合能力不强等问题,无法发挥带动能力和核心作用;合作社存在运作不规范、规模较小,分布散乱,纽带作用不明显等现象。因此,这需要健全土地流转体制机制,引导传统农户将农地流转或托管给集体经济组织和专业大户,降低农地流转交易成本,同时激活土地市场,通过村庄整治、土地整理等方式节余的集体建设用地(指标)优先用于发展乡村产业项目,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保障龙头企业发展所需的建设用地,为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土地要素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