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项目调研 | 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马宣寨村
调研目的: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精神,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深入了解河南省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现状,挖掘乡村产业潜力,萃取河南省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亿元村庄的发展经验和成功路径,助力河南德泓更好服务广大乡村振兴领域。
2023年6月27日,德泓工程咨询四部经理刘校锋携乡村振兴创新组李雅静,融资组王芳芳,综合组张洪源、李勁鹏、张倩等一行六人前往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马宣寨村进行了实地调研,并与马宣寨村书记、菡香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乡村致富带头代表等进行了深入座谈。
马宣寨亿元村乡村产业振兴路:农业产业化、产业品牌化
2014年7月,河南省武陟县乔庙乡马宣寨村(菡香大米)入选第四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2020年11月,入选2020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名单;2021年11月,被农业农村部推介为2021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2023年3月,被农业农村部推介为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亿元村(大米)。“菡香大米”正是支撑马宣寨村连续三年迈入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亿元村庄行列的特色支柱产业。
马宣寨村概况
马宣寨村,隶属于河南省武陟县乔庙乡。全村共有450余户,2000余口人,耕地2000余亩,是明朝天官马宣之家乡,钦赐村名“马宣寨”。
马宣寨村位于三县交界处,人称“鸡鸣三县”之地,村里地势低凹,河渠纵横,素有豫北小江南之称。村庄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毗邻黄河,水土资源丰富,特别适合水稻种植,经过黄河水灌溉的水稻,产量高、品质优,历来有“稻米之乡”的美称。
菡香大米发展历程
自古以来,马宣寨村就有交叉种植莲藕和水稻的传统,常呈现“稻田有藕,莲边有稻”的美景。也正是这种特别的种植方式,其产出的大米在揭开锅盖的时候会有一股独特的藕荷香味。因此,此米也被称为“菡香米”。(古称荷花为“菡萏”)
农业产业化
多年来,稻米种植及加工产业一直是乔庙镇特色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充分发挥“地处水乡,水资源丰富”这个优势,把菡香大米做大、做强、做优,让土地产出比更大化,为村里的老百姓谋福创富,走共同致富之路,2006年9月乡村能人王福军成立了河南菡香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在成立之初,就召开了社员大会,建立了由理事长、监事长等组成的工作机构,制定了合作社章程、财务管理制度、盈余分配制度、民主管理制度和服务制度等一系列的经营制度,实行“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经营。
2012年,以菡香为龙头,跨两市(焦作市、新乡市)四县(武陟县、新乡县、获嘉县、原阳县)组建河南省首家合作联社—焦作菡香沿黄稻米合作联社,建成标准化生产基地5万余亩。
合作社成立以来,得到了各级政府和领导的支持和关爱,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目前,合作社成员已由原来的32户增加到了现在的319户,注册资金也由3万元发展到了1000万元,土地流转面积从2007年200余亩发展到4000余亩。
如今,合作社的总资产达到了4000余万元,固定资产3000余万元,2021年销售收入9500余万元,其更是被评为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全国加工业农民示范合作社、全国最美绿色食品示范企业以及全国放心粮油示范企业。
产学研一体化
菡香大米是千年荷塘孕育出的“玉玲珑”,为了使这个古老的品牌重闪光辉,合作社不断调整种植结构,建成了“菡香系列”水稻新品种示范区,被认定为河南省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河南省水稻新品种实验基地。新品种“宏稻59”,2019年通过了国家审定;菡香9号,2020年通过河南省审定。
同时,加强创新,深入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合作社投资购置了1000余万元大、中型农机具150余台(套),在2016年就引进了目前最先进的年产6万吨大米加工生产线和年产1500吨米醋生产线,形成了一二三产相互融合,整体驱动有机整合,构成品牌驱动体系。
正是在工艺上的精益求精,“菡香”大米在最大限度上保留了大米中的全天然营养成分,而且通过精碾细选,颗颗饱满晶莹,不愧“玉玲珑”美誉。
产业品牌化
为进一步提升“菡香”品牌竞争力,形成“菡香”大米强势品牌,2007年合作社向国家商标总局申请注册了“菡香”牌大米商标、并获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08年“菡香牌”大米认定为绿色食品,2011年获有机食品认证,获批农业部“马宣寨大米”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荣获全国农产品交易会金奖,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有机食品博览会金奖和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金奖,全国粮食加工业金奖和全国科普基地称号。
以质量兴农,以品牌强农,马宣寨村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整体驱动,有机整合,构成了专属的品牌驱动体系。目前,其已完成“三品一标”食品安全质量管理体系,把乡村里这种“藏在深闺人未识”的好大米打造成品牌,甚至卖出了50元一斤的好价钱。
产业体系化
为了有效应对各种风险、统筹安全与推动进一步发展,在“食品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基础上,马宣寨村在菡香大米产业上更是形成了“食品安全质量管理体系、新品种育繁推一体化科技创新体系、农机全程化服务体系,互联网+集团采购+流通销售”四大体系建设。也正是因为产业体系化发展,河南菡香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成为了河南航空和南方航空的航空用餐唯一大米供应商,“菡香米”更是通过了阿里巴巴全国大米品牌筛选,作为12个大米品牌之一在双11天猫狂欢节推向全球,以及通过中国国家博物馆,作为全国六大贡米之一向全球推介。
目前,菡香大米基地40000余亩,带动农户8000余户,2022年年销售收入9210万元,连续三年年销售收入超9000万元。
菡香大米发展理念
1、立足优势、成立社团厚基础合作社地处武陟、获嘉、原阳三县交界处,这里地势低凹,素有豫北小江南之美称。为了充分发挥“地处水乡,水资源丰富”这个优势,把菡香大米做大、做强、做优,让土地产出比更大化,为村里的老百姓谋福创富,走共同致富之路,2006年9月成立了河南菡香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
2、强强联合、标准化生产谋发展为进一步实现规模化经营,实现供销一体,降低成本,2012年以菡香为龙头,组建了焦作菡香沿黄稻米合作联社,强强联合,以标准化谋发展。建成标准化生产基地5万余亩,形成“生产基地生态化,技术管理科学化,生产技术标准化,产品绿色有计划,加工过程精细化”的经营模式,建成信息化物联网管理体系,产品质量追溯体系。
3、品牌强农、质量兴农创品牌菡香大米获农业部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保护“三品一标”认证,多次荣获省部级金奖。品牌优势地位进一步巩固,为产品附加值提高夯实了基础。
4、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上台阶
合作社投资建成了集办公、技术服务和培训中心为一体的办公楼,成立了河南省沿黄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省级工程中心。发展高效农业,探索稻鱼共养新模式,实现生态种养,绿色发展。
5、扶贫攻坚、精准帮扶到农户规模经营使得农户土地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农户除了流转土地的固定收入外,合作社成员每年可获得股金分红和二次返利收入。精准扶贫到农户,措施精准到户,脱贫成效显著,帮扶3个村27个贫困户,为其免费提供耕、耙、收、种农机服务,并以高于市场价10%回收其产稻米,通过产业扶贫政策,扶贫资金入股合作社每户每年分红1100元,让贫困户分享合作社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成果和产业链增值的效益,带领他们走出贫困,共享赋予生活。合作社荣获焦作市2019年扶贫攻坚模范称号,理事长王福军获扶贫攻坚十大领军人物。
6、宣传营销、线上线下相结合充分利用媒体、展会等形式宣传合作社产品,品牌效应显著增加,大力拓展销售渠道,在建立实体销售网络的同时建立电商和微商平台,实现线上线下销售同步发展,2020年销售收入达到9210万元。
目前,合作社向市场推出的产品有绿色、有机大米等17个品种;产品包装多样化、精细化,满足了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
菡香大米全国绿色食品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园规划
1、特色种植区
乔庙镇镇东区域韩村、杨村、张村、杨洼一街、杨洼二街、杨洼三街、刘庄、马宣寨、张寨、邸郃、冯庵、前冯堤、后冯堤等13个村,耕地20859亩。该项目区范围内,东邻人民胜利渠友谊支渠,渠灌面积1万余亩;中间人民胜利渠白马支渠,渠灌溉土地1.5万亩。引黄自流灌溉工程将来会为种植水稻和莲藕提供优质水源。
2、农业观光区
以兴乔路以南、武乔路沿线的杨洼一街、二街、三街、刘庄、马宣寨、张寨6个村为核心,8083亩耕地。重点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一是建设水景莲藕基地,大力种植观赏荷花,打造莲藕飘香的优美荷塘风光;
二是建设万亩绿色水稻生产基地,营造“喜看稻菽千重浪,稻花香里说丰年”的意境。
在此基础上,实施稻渔共养,进行旅游观光项目的设计开发,建设水巷、廊道、木桥、观光亭等基础设施,欣赏绿色水稻公园之美景,实施荷塘泛舟、采摘莲藕、水面垂钓休闲游等三产项目。
3、农业体验区
以杨洼二街、三街为主,依托穿村而过的二斗河、三斗河灌溉近5000余亩耕地的优势,实施“三分田”项目,即将水稻、荷塘地分成小块,让游客体验从种到收的过程,如水稻种植亲身体验育苗、插秧、收割;在荷塘采摘荷花、莲藕、挖藕,让人们在自然的环境中参与农业耕作,分享农耕文化带来的乐趣。
4、民俗民宿区
利用原有村落,规划农家乐、住宿、餐饮等功能区,形成当地特色的民俗风趣居住地,建成小吃街、商业街等,让游客品尝到从荷花、莲蓬到藕的原生态特色小吃食品,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5、运营管理项目完成了“三品一标”食品安全质量管理体系,新品种育繁推一体化科技创新体系,互联网+集团采购+流通销售等体系建设。
6、产业效益
项目建设将对城镇统筹发展、经济社会进步、农业产业模式创新产生积极和深远的影响,使农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经济效益:河南菡香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能够带动周边低价和连带的投资效应。尤其是项目投资鼓励村民筹资筹劳,引导农村集体经济和农业合作社的发展,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新的途径。
社会效益:项目是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多元化的背景下,是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扩大农民致富渠道,满足市场需求,加快农村产业化步伐的重大建设举措。
项目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将产生强烈的辐射效应,对促进农业科技的普查和推广以及土地综合开发带动农民脱贫致富都将起到积极作用。带动周边综合发展优质大米和莲藕种植、开展农业生态休闲产业、现代农业等,最终一产联动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经济效益可观,发展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广阔。对于周边地区农民致富,实现农业经济快速增长有重要的带动促进作用。生态效益:项目建设以先进的前端科研技术结合有机作物生产,将极大改善示范园的生态环境,对保护环境、净化空气、绿化美化产生重要作用。同时,在生态理念的科普教育上,通过亲手参加农业科普教育,体验农业生产,让游客从中体验回归大自然的感受,在旅游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保护生态、珍爱环境的思想教育,增强环保意识,提高文明素质。
7、成功经验品种选择:武陟县菡香大米产业成功的关键之一是选择了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菡香大米品种。这种品种具有优良的口感、丰富的营养价值和高产量,深受消费者喜爱。种植技术:武陟县菡香大米产业注重科学种植技术的应用。农民采用了先进的种植技术,包括合理施肥、科学灌溉、病虫害防治等,以提高产量和质量,确保稳定的供应。品牌建设:武陟县菡香大米产业注重品牌建设,通过宣传推广和市场营销活动,塑造了菡香大米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消费者对该品牌的认可度和忠诚度较高,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产业协作:武陟县菡香大米产业注重产业链的协作和整合,建立了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的合作关系。通过统一的生产、加工和销售模式,提高了效益和竞争力,实现了产业链的优化和协同发展。质量监控:武陟县菡香大米产业注重质量监控和标准化管理。建立了严格的质量检测体系,确保产品的安全和合格。通过ISO等认证,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
联农带农:乡村产业扎根乡村,立足农业、联合农民、带动农村,马宣寨村两委良好的组织建设为菡香大米乡村产业品牌发展提供了载体、依托和组织保障;菡香大米的发展带动了马宣寨村及周边区域乡村产业发展,提高了村民收入,壮大了集体经济,为当地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菡香方案,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8、发展痛点
缺资金:菡香大米的育种研发、规模扩大、品质提升等都需要更多资金支持。
缺人才:育种、种植、加工、运营等相关板块的专家人才缺乏,不能满足产业未来高效、优质、精细化发展的需求。
产业链:现状菡香大米产业链的育苗育种、种植、加工、仓储等一二产业链条已基本形成,但依托一二产业延展的第三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完整产业链尚未完全打通。
9、发展建议
资金:依托产业发展基础,梳理乡村资源,发挥相关政策红利,用足专项债、银行贷款、奖补资金、衔接资金渠道,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人才:联合乡村振兴研究院所、乡村产业发展领域专家、工程咨询专业团队,帮助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专业智力支持、人才培训、人才供应等。
产业:农业产业化、产业品牌化,发展乡村长出来的产业,发挥当地资源、产业发展优势,明确主导产业、配套产业、基础产业及各自发展重点、阶段任务,优化产业结构、打造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样板。
顶层设计:从区域产业发展规划、产业链整体谋划的顶层设计层面理清区域产业发展优势、短板,分析区域供需情况,优化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精准项目落位,指导区域产业可持续发展。
#德泓咨询##乡村振兴##三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