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康养课题研究:银色经济下的养老产业
养老产业概念
银色经济浪潮带动性的新型养老产业并不只是针对老年群体,它是包含和覆盖老年人群,涉及老年群体的衣、食、住、行、用、医、娱、学等物质、精神、文化方方面面的需求,但同时更是为健康生命的延续和简单幸福的实现而提供的各种融合共生的综合性服务,是为保持和延续生命活力而开展的全方位针对性联通服务,是从各种具体的实际需求而延伸到一、二、三产业的托底服务,是多个产业相互交叉的综合性产业链。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加快老龄事业和养老产业发展。因此,在银发浪潮的助推下,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养老产业将会迅猛发展,并快速成为国内第一大朝阳型消费产业。
养老产业链条
养老的本质是服务,服务的口碑是品牌,品牌的目标是输出,输出的结果是产业。因此,发展好养老的根本是构建完整的养老产业链条,做好产业基础,提升服务品质。新时期下的养老产业链,上游肯定是资金的供给端,主要由投资、金融、保险等进行拉动;中游则是处于产业链核心的实体建设,包含养老服务、养老地产等;而下游就是一系列的消费支撑产业,如老年用品、家政服务、文化教育、旅游养生、健康咨询等。在这个产业链关系上,任何一个环节不够完善和缺位,都可能会影响整个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1、产业链上游:资金供应端
狭义的养老金融是指养老金金融,即通常所说的养老金制度;广义的养老金融则是指为满足社会成员养老需求的各种金融活动,一般包括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和养老产业金融三部分。
养老金金融的对象是养老资金,目标是积累养老金资产并保值增值;养老服务金融的对象是老年人群,目标是满足其各方面的金融消费需求;养老产业金融的对象是养老产业,目标是为养老产业提供投融资支持。
2、产业链中游:养老服务和养老地产
养老服务涉及范围较广,包括医疗护理、长期护理、家政服务、心理咨询及机构护工、营养师培训等综合性医、养、教服务,属于养老产业的核心。现阶段主要是通过市场化、产业化的途径,针对老年群体的身体状况、经济水平、受教育程度及需求层次等,提供有差异、有针对、专业化和细致化的服务,并融入目前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主要养老方式中,致力于从低层次向高层次的精细化养老服务方向发展,并逐步迸发出极大的发展活力。
养老地产是指由企业开发主导的以养老为主题的产权类项目,是养老住宅+一般住宅+配套+服务的综合开发模式,通过提供不同类别养老产品和服务为载体,实现品质地产与管家服务的有机结合,从护理、医疗、康复、健康管理、文体活动、餐饮服务到日常起居呵护,实现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方式的巧妙融合,是各种养老保障服务的整合终端,通过在功能组合与产品形态上与养老产业相互渗透,使得入住后的老人既能享受到专业的机构养老服务,又能体会到在家养老的舒适与安心。
3、产业链下游:消费支撑产业消费
支撑产业包括老年食品、日常生活消费品、医疗护理用品、保健品、文化用品、老年求学、老年娱乐设施、日托照料等。随着老年群体人数的增加,老年人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老龄服务水平的提升,未来养老支撑产业将围绕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所提供的服务和各种养老产品而逐步衍生出更加精细化的产业分工及协作,如老年护理、家政服务、老年旅游、老年教育、老年娱乐、老年金融、老年法律咨询、老年消费品设计研发生产、特种消费品零售等产业领域。
养老产业方向
结合养老产业上、中、下游产业链的分析,同时考虑不同年龄段老龄群体的不同需求,未来养老产业的发展必须不断的细分市场,构建精细化分工、协同式作战的产业体系,才能共创银发朝阳产业。
通过梳理总结目前国内诸多养老产业发展情况,大体可将未来养老产业发展方向归纳为如下六大方向:
1、特色康养
未来老龄服务的主要方向是康养服务,结合各个阶层老龄群体的需求差异,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的康养服务模式,同时,精致化、亲情化、便捷化、网络化更是未来康养服务的一大趋势和重点方向。
一是居家入户式老龄服务。居家入户式老龄服务主要是面向半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群体而提供的一种集生活照料、医疗康护、精神慰藉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传统的家庭养老能够更好的解决老人情感方面的需求,但失能老人照护是现代家庭难以解决的现实问题,需要依赖专业的社会力量。居家入户式老龄服务模式就是从这类老年群体的实际需求出发,同时服务内容从目前的求助、送餐、日常生活照料等逐步扩展到送医送药、陪病陪床、陪老人聊天,为卧床、痴呆、残疾、重危病老人提供照料护理等医疗保健服务,可结合老年人自己的实际需求和习惯来选择不同的服务项目和服务形式。
这种模式未来发展空间较大,但是起步阶段较为困难,特别是面向完全失能老年人的居家入户服务属于高端服务,没有规模经济且对客户不经济,短期较难成长为方向性的发展模式。
二是社区照料式老龄服务。该模式介于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之间,主要是利用社区资源,由正规服务机构、社区志愿者及社会支持网络等共同支撑,面向社区内半失能老人或者高龄健康老人提供就近而又便利的照料式养老服务。该模式是对居家养老的有效补充和更新,既能让老人享有家庭温暖、使得老年群体可以拥有稳定、良好的生活状态,又能使其可以与同龄群体相处并得到认同,较好的满足老年群体养老的综合需求,与此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其子女的日常照料负担,进而弥补社会养老机构的不足,是一种“双赢”策略。通过政府、社会、志愿团体等共同努力,该模式一定程度上可以较好实现社区老人的“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及“老有所为”,在国家一系列政策推动下,今后一段时期的重点也将会朝着网络体系清晰化、服务内容多样化、服务水平优良化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方向发展。
三是文体娱乐康养服务。该模式主要依托社区活动中心、老年文体活动中心等老龄群体服务平台,面向低龄健康老年人提供属地的生活、文化、体育、休闲等综合性的康娱服务。结合该阶段老年群体的需求特征,今后应主要针对老年人孤单、缺乏乐趣的整体状况,利用各种老龄服务平台,举办多种形式的如声乐班、国学班、剪纸班、厨艺班、书法班、太极拳班、老年舞蹈班等别具特色的文化娱乐和健身活动,让老年人生活充满乐趣,每天都活得开心、充实。目前该模式多为政府投入的公益性服务项目,运行效益十分有限,但未来创新空间巨大。
四是旅居度假康养服务。该模式主要是目前行业提的较多的旅居养老、候鸟式养老、抱团式养老等,主要适用于“四有”青年老人——有闲、有钱、有活力、有文化。不同于老年游行社的就在于服务居家化、三养化、后半生化。还有一部分慢病旅居疗养市场需求,比如气管炎、哮喘、慢阻肺、肺气肿、鼻炎、类风湿等慢性病,冬季到海南三亚等气候温和地区避寒避霾调病,也渐渐成了趋势在流行。未来旅居康养需要一个大平台,服务大平台、会员大平台、基地大平台,智慧互联、共享协同,通过标准化的服务链接老年人的精彩生活。
2、医养结合
医养结合是目前行业内很火的一个名词。所谓“医养结合”就是医疗和养老的结合,有病治病、无病疗养。该模式的优势在于有效的整合医疗和养老两方面的资源,通过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间的多方式结合,从而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其中:“医”包括医疗服务、健康咨询、健康检查、疾病诊治和护理服务、大病康复以及临终关怀等;“养”包括生活照护、精神心理服务、文化活动服务等。该模式集医疗、康复、养生、养老等为一体,以基本养老服务为基础,以医疗服务为重点,把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融为一体,让老年群体既能充分享受到以“养”为主所带来的高品质美好晚年生活,更能享受到以“医”为主所带来的医疗健康保障服务。
结合新型养老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养老需求,未来“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主要有以下四种模式:
一是整合照料模式,由单一机构同时提供养老和医疗双重服务,包括医疗机构内设养老机构和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
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增设养老中心或病区,设置养老病床或老年病科,开展康复、保健、养生、治疗、生活护理以及临终关怀等医养结合服务。该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医疗机构疾病救治、康复护理、健康咨询和养老托老作用,为入住老人提供生活照顾的同时,方便老人在突发疾病时及时转为住院,接受专业的治疗和医护服务;对于患有慢性病和处于疾病康复期的老人,一方面可以利用医疗设施完善的护理设备,同时医疗机构的专家团队能够为老人提供健康习惯、合理饮食方面的指导建议,并制定针对性的康复计划。该模式以重庆青杠老年养护中心为代表。青杠老年养护中心是国内首家大型公立医院兴办的医养结合养护中心,包括青杠老年养护中心、康复医院、护理院、学术交流中心、护理职业学院等,充分利用医院的医疗、护理、康复等优势资源,实现养老与医疗、护理、康复、培训等充分融合,有效解决当前养老机构在医疗服务上的“短板”问题。
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是指在养老机构中设置医疗卫生服务室、医疗卫生诊所或引入附近的医疗分支机构。通过了解入住机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进行定期的身体健康状况监测,身体基本指标的化验等项目,对于常见病进行防治和提供常见病药物,慢性病的康复护理、出现疾病时及时得到治疗以及配备急救设施,提供急救和就医陪同服务,甚至可以针对个人需求制定相应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使老年人不出养老机构就可以享受医疗服务。北京市的双井恭和苑就是该模式的典型案例。双井恭和苑是乐成集团投资兴建的民建民营营利性养老机构,配套建设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床位400余张,收住对象为自理、半自理、需要全护理和特护的老人,配置相应的护理设备、专业护工、床位等,以“持续照料”作为机构的服务宗旨,为入住的老人提供吃、住、医、养、娱乐等多方面的服务,具备完善的医疗和养老设施,能够提供多层次、高质量、一体化的服务。在2013年被北京市政府确定为首个“医养结合”试点单位。该模式适合资金实力较强,地理位置优越的大型养老机构。
二是联合运营模式,一个或多个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双向转诊机制,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服务,养老机构负责后期康复以及稳定期的照护服务。
从目前来看,医院与养老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的情况较为普遍,对于附近有医院,或者经济实力较弱,以提供老年人生活照顾为主的中小型养老机构,可以通过与就近的医院建立合作机制,实现专业医护人员定期为养老机构内的老年人提供身体健康状况评估,专业护士针对性的开展康复护理服务,以及在养老机构与医院之间建立绿色就医通道。该模式以“河南省老年医养协作联盟”为代表。由郑州市九院发起成立的“河南省老年医养协作联盟”是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是在机构之间率先探索医养结合服务的创新之举,通过整合医养资源,实现了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横向有机联系,实现了医疗、护理、养老、康复等一体化,既能满足老年慢性病治疗在医院,康复及护理阶段在养老机构的构想。目前已逐步形成“小病在养老院就地诊治,大病转往医院住院治疗,治愈后再送回养老院”的养老医疗服务的新合作模式,为老人提供方便、连续的“医养结合”服务。目前,这一合作模式被国内老年医养行业誉为“河南模式”,正在为“健康河南”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老年医养医疗保障。
三是支撑辐射模式,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与就近的医疗机构合作,为社区内的居家老年人同时提供养老和医疗服务。
一种是由政府主办,以青岛市李沧区为代表,当地民政局、卫计委和残联联合建立老年人健康指导站,为社区里的老年人提供医疗照护服务,将三家区属一级医院转型升级为五家功能完善、医疗设施先进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时专门设立老年病门诊。社区内每月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并为60岁以上的居家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同时还进行定期随访、指导用药等健康管理工作。另一种是由社会主办,以普亲养老服务中心为代表,社区与就近的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建立双向转诊机制,同时依托社区养护站的支撑辐射能力,通过建立家庭病床与周边居家老人签订家庭医疗契约,由合作的医疗机构安排专家与养护院的护理人员提供上门服务。
四是社区整合模式。以社区为基础,有效引导医、养、护结合和各部门资源的整合与释放,打造集健康、医疗和福利为一体的综合福利供给体系。
该模式主要是通过整合各部门投放到社区的养老服务资源,统筹政府、社会、市场、家庭各行动主体的养老服务功能,以整合式服务平台精准对接养老服务的供需双方,综合各种社会力量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多层次、专业化和精准化的养老服务,使社区成为养老服务资源的链接和组织平台,构建资源整合、多元协同、供需匹配、数据融合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该模式不仅限于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更在于对老年人个人、家庭与社区之间关系的协调,对社区内的福利、医疗、卫生、保健、养老的社会资源的协调,对政府、市场、非营利社会组织等之间关系的协调。该模式也将是未来养老服务产业体系中的重头环节,但是由于前期投入大、运行管理复杂,专业人员不足等问题,今后的发展将会较为缓慢,但是未来的空间巨大。
3、宜居养老
在老龄宜居产业领域,老龄产业的业态主要是依托房地产业形成具体业务形态,主要模式有以下六种:
一是以“养老地产”为主的老龄房地产模式。从国内养老项目的经验来看,目前市场中的养老项目面对客群较为多元,如北京太阳城、东方太阳城不仅面向老年群体,更兼顾中青年群体;温都水城老年公寓在满足老年客户自住需求的同时,兼顾投资客群。而上海亲和源等一些项目客群范围过窄,且定位过于高端,老年人集居区缺乏生机。
在开发模式上,目前提出较多的有:(1)隔代亲情社区开发模式,即年轻人群与健康老人混合的社区,如北京太阳城、杭州绿城蓝庭社区、杭州万科良渚文化村等是这类模式的实践。(2)会员制医养综合体模式,即针对全持有的养老物业,会员制销售的是服务内容,押金制销售物业使用权,如北京太阳城水岸香舍、天津宝坻云杉镇等项目。(3)持续照料退休模式,即以持续护理社区模式为代表的现代养老社区,主要面向老年群体退休后的全方位生活服务的社区,代表项目是三亚海棠湾国际养生社区。(4)养生目的地开发模式,主要依托特殊的旅游度假资源,如避暑/避寒气候、地热温泉、森林湖泊、富硒富氧、宗教文化、长寿之乡等,构建复合型的养生养老度假体系,目前上海亲和源在海南、东北等地已开始试水度假养老项目。
整体上以“养老地产”为主的老龄房地产模式目前市场上风声很大,但因随着房地产市场波动而运行艰难。
二是“以房养老”的老龄房地产模式。“以房养老”在国外一些国家已有成熟的做法。总体而言“以房养老”需要以房产作为前提,将房产包含的现金价值进行释放,从而获取养老金。作为借鉴国际经验,国内目前仅提出试点并要积极慎重稳妥的探索符合国情、满足老年人不同需要、供老年人自主选择的各种产品。根据“以房养老”的发展历程,可以将“以房养老”的产品按其运作方式的不同分为“租售换养”、“以大换小”、“售后返租”和“反向抵押”四个类型。“以房养老”作为国内市场化运作的一种高端化服务,是自愿的、自主选择的行为。目前因其起步阶段的本土化不足以及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发展缓慢,未来将成为一种重要的产业发展形态。
三是健康养老小镇的综合性地产模式。康养小镇是指以“健康”为小镇开发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以健康产业为核心,将健康、养生、养老、休闲、旅游等多元化功能融为一体,形成的生态环境较好的特色小镇。国务院在2016年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指出,应积极促进健康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融合,催生健康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在老年医疗健康市场供求失衡的背景下,能为老年群体提供连续性的医疗、康复、护理等综合服务的健康养老小镇,目前已经逐步成为了满足这个庞大市场需求的新兴产物。如绿城乌镇雅园,主要以长三角地区的中高端阶层的老年客群为目标客户群,项目总面积约为60万平方米,目前主要开发三类产品:(1)养老地产:颐乐学院、国际养老中心、养生居住区;具体包括中式单层养生别墅、新民国风多层电梯公寓、高层公寓和颐乐学院四种物业形态。(2)健康医疗:提出医养结合,引入雅达国际康复医院、医疗公园、雅达银龄汇老龄用品展示体验中心。(3)休闲度假:结合生态资源,引入高端精品酒店,打造特色商业区和五星级商务休闲度假酒店。
四是适老化建筑改造的老龄房地产模式。适老化改造主要是根据老年人群的生理特点及生活习惯,对住宅及周边的社区环境进行适当改造,让老年人能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安全、舒适地度过晚年。目前在实践层面,国内推进适老化改造的工作才刚刚起步,现阶段主要是针对经济困难的老年人进行适老化改造的帮扶,并未形成普惠政策。如北京市民政局制定的《关于开展2016年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作的通知》明确,主要帮助北京市户籍60周岁及以上的城市特困、农村五保、低保、低收入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但从整体发展形势和市场需求看,适老化改造有巨大的消费市场和空间,特别是在国家老旧小区改造以及养老服务体系完善等政策背景下,该模式也将是未来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发展模式。
4、老龄用品
老龄用品的产业链长,覆盖领域广,涉及长期照料、医疗康复、营养保健、饮食服装、休闲旅游、文化传媒、日常居家等方方面面,以满足老年人因残障、疾病、体弱或其他特殊的身体、心理特点而产生的对物品的特殊需求。在老龄用品产业领域,产业业态主要是依托同类单一物质产品形成具体业务形态,主要发展模式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中老年日常生活用品领域。其产量惊人,未来空间更大,但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开发受限。
二是中老年保健用品领域。其产量和销量巨大,未来需求趋势看涨,但中高档保健用品的利润蛋糕分享较少,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因占据技术管理优势而赢得较大利润份额。
三是中老年休闲文化用品领域。其市场空间日渐扩大。
四是传统辅助器具和护理用具及耗材领域。其产销量不断扩大,但由于技术含量和工艺水平不高,大多属于中低端产品,高端市场无从入手。
五是中西医医药及相关医疗器材领域。其发展相对成熟,未来转型发展空间更大。
六是殡葬用品领域。其未来的市场可以预见。
七是老龄用品销售领域。老龄用品实体店销售目前经营惨淡,渠道狭窄,但未来空间不容小觑。未来电商经营领域前景看好,但由于客户对体验要求较高,面临的发展障碍较大。
八是老龄用品会展模式。其刚刚起步且有所收获,未来形势看好。民政部《关于进一步扩大养老服务供给促进养老服务消费的实施意见》指出,要全方位优化养老服务有效供给,繁荣老年用品市场,加强养老服务消费支撑保障,培育养老服务消费新业态,提高老年人消费支付能力,优化养老服务营商和消费环境等。同时该意见支出,要实施科技助老示范工程,支持新技术在养老服务领域的深度集成应用与推广,开展老年用品质量提升行动,采取多种措施提升老年用品质量;鼓励开展“孝老爱老”购物节活动,引领老年用品消费潮流。
因此,在老龄经济的不断繁荣发展、养老产业的日趋完善以及国家政策的推动下,未来老龄用品产业也将成为一个快速成长的新兴业态领域。
5、老龄金融
老龄金融既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老龄产业的核心,老龄化经济体的重中之重,作为养老产业的上游资金供应端,对未来老龄产业的发展影响重大。现阶段中国老龄金融业面临着国民老龄金融意识缺失、老龄金融产品匮乏、老龄金融市场开发滞后等问题,迫切需要创新理念、转变战略,顺应老龄社会的要求,构建包括老龄金融在内的、适应老龄化经济体要求的新型金融体系。
未来老龄金融业态主要是依托单一金融资产形成具体业务形态,其主要发展模式主要涉及以下五种:
一是银行储蓄模式。这种模式虽然因为客户投资渠道狭窄仍然处于盈利状态,但在金融脱媒效应下,目前面临的其他金融机构创新发展模式带来的客户转移压力与日俱增。
二是证券业模式。股票投资特别是基金业投资养老模式目前正在探索中,有望大力发展,空间巨大。
三是商业保险模式。目前正在积极运作,虽然暂时发展缓慢,但未来将成为老龄金融的中流砥柱。目前我国15个城市和两个重点省份已经启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互联网+护理服务”也在6省市开展试点。
四是信托业模式。其发展起步较晚但生命力旺盛,未来可能成为老龄金融的重要力量。
五是社会保障基金等的资产管理模式。这是未来老龄金融发展的重要方向。
6、智慧养老
智慧养老,就是运用智能控制技术提供养老服务的过程,是以互联网、物联网为依托,集合运用现代通信与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老年服务行业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为老年人提供安全便捷健康舒适服务的现代养老模式。自从“互联网+”理念特别是相关政策出台以后,“互联网+老龄产业”的智慧养老模式也迅速涌现:
一是互联网+老龄金融的发展模式。主要是银行、保险、基金等领域的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特别是智能手机APP面向中青年客户开展老年期金融准备活动的发展模式,目前也出现了金融机构利用智能手机APP面向老年人开展基金、理财等老龄金融服务。
二是互联网+老龄用品的发展模式。主要是利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APP开设老龄用品网店开展网上销售,老龄制造业厂商也充分利用互联网开展网上咨询销售活动。
三是互联网+老龄服务的发展模式。在我国以居家养老为主体、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模式背景下,智慧养老通过技术手段从远程监控、实时定位、统一平台信息交互等角度多方位打造信息化养老服务系统,满足老人和家庭的现代化、科学化和人性化的养老需求。
四是互联网+老龄房地产。主要是养老地产商和少数适老化改造机构搭建信息平台,开展老龄房地产服务和适老化改造服务。
五是互联网+老龄用品+老龄服务的发展模式。主要是老龄制造业厂商利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APP连接智能化老龄用品开展老龄服务以及信息监测服务。
上述发展模式虽然代表未来老龄产业的发展方向,但总体上还需要进一步与老龄产业具体业态深度融合,才能最终赢得发展空间。
养老产业前景
上期分享提到,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55亿人,到2050年将达到4.83亿人,届时,每3个中国人中就将有1个老人,中国将成为世界人口老龄化程度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于此同时,迅猛的银发浪潮将会带来银色经济的快速发展。预测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已达6.89万亿元,2020年将达8.81万亿元,预计到2050年,老年人消费潜力将增长到106万亿元左右,占GDP比重将增长到33%左右,养老产业或将会替代传统房地产业,成为新的超级大产业。
结合上述未来养老产业的六大主流发展方向,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以及市场需求的不断高涨背景下,未来养老产业将会活力迸发,涌现出一大批新兴业态,而医养结合、智慧健康养老更将成为国内短时期养老产业发展的热点,具体推进过程中各种产业模式的优缺点如何、发展路径是什么,存在何种障碍或利好优势等,敬请期待后续分享。